2025年5月12日,经过一年多的提升改造,西安碑林博物馆的第一至第四展室重新对外开放。这里是西安碑林的核心区域长沙炒股融资,坐落于文庙北侧的中轴线上,曾经密集地陈列着大量国宝级的石碑——
申威隆:90后“陕西文博一哥”
5月24日上午,我来到西安碑林博物馆,先参观了焕新开放的七个展室,保持着庭院式古建筑的历史风貌。但是,镶嵌于墙壁的碑刻,已经被全部取下来;第一至第四展室内的重要石碑被搬迁到新馆,经过重新布展以后,展室空间焕然一新。
第一展室:唐代《开成石经》
这里以“宝刻儒光”为主题陈列着唐代《开成石经》,有114石和228面,总计约65万余字。以七朝石经为线索,结合石经刊刻的历史和儒家经典体系的形成,全面讲述《开成石经》的刻立背景、迁移过程、保护和研究成果等。
展开剩余78%在新安装的灯光照射下,石经上的文字清晰可见。同时,结合1909年法国人沙畹拍摄的老照片,新展出《开成石经》早已被取下来的碑首和碑座。
这里陈列的《开成石经》刊刻完成于唐开成二年(837年),包括《周易》《尚书》《诗经》《周礼》《仪礼》《礼记》《春秋左氏传》《春秋公羊传》《春秋榖梁传》《孝经》《论语》《尔雅》十二部儒家经典。
明嘉靖三十四年(1556年),陕西发生惨烈的“关中大地震”,导致《开成石经》多处被折断损坏。明万历十六年(1588年),西安府学教授等人主持修复石经,仿照唐代石经字体补刻于小石之上竖立于《开成石经》旁边。
第二展室:清代补刻《孟子》
这里曾经是碑林最重要的展厅,竖立着《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》《怀仁集王羲之雁塔圣教序》《颜氏家庙碑》《多宝塔碑》《玄秘塔碑》等国宝级的唐代石碑。
如今,这里陈列着清康熙三年(1664年)补刻的《孟子》17石,曾经竖立于第一展室与《开成石经》合为“十三经”。除此之外,还有清代所刻的《大学》《中庸》,以及《贾汉复补石<孟子>诗》和《赋贾公增刻<孟子>诗》等石刻。
第三展室:东汉至北宋石碑
这里曾经竖立着历代书法字体名碑,记录着不同时代的书法风格和演变规律,包括《曹全碑》《颜勤礼碑》《怀素千字文》《张旭肚痛帖》《熹平石经》残石等。
如今,主要石碑被移走后,通过剩下的22块石碑,展示古代石碑形式的丰富种类,可以看到东汉晕首《仙人唐公房碑》、东汉圭首《仓颉庙碑》、前秦圭首《广武将军碑》、隋代螭首《孟显达碑》、唐代螭首《道德寺碑》、北宋螭首《大观圣作之碑》等。
第四展室:北宋至清代石碑
这里曾经是碑林中轴线的尽头,展室内有卖拓片的店铺,每天都有人在拍打石碑,制作拓片,墨香弥漫。如今,展室北侧的墙壁被打开,通往新建成的北区场馆。
目前,这里的石碑没有明显的变化,竖立着北宋至清代的名家诗文书迹、记事和图画碑等,包括宋代《王维画竹》、元代《万寿宫图》、明代《黄河图说》、清代《孔子像》《太白全图》《太华全图》《关帝诗竹》《魁星点斗》《关中八景》等。
发布于:陕西省